勾红叶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主要任职:担任《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等期刊青年编委,《铁道标准设计》编委,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委员、桥梁智能检测联盟副理事长、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等。

所在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其他联系方式 :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办公室电话 :

报考该导师研究生的方式

欢迎你报考勾红叶老师的研究生,报考有以下方式:

1、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勾红叶老师,你的所有申请信息将发送给勾红叶老师,老师看到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参加夏令营活动

2、如果你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免生资格,欢迎通过推免方式申请勾红叶老师研究生,可以通过系统的推免生预报名系统提交申请,并选择意向导师为勾红叶老师,老师看到信息后将和你取得联系,点击此处推免生预报名

3、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报考勾红叶老师招收的专业和方向,进入复试后提交导师意向时选择勾红叶老师。

4、如果你有兴趣攻读勾红叶老师博士研究生,可以通过申请考核或者统一招考等方式报考该导师博士研究生。

点击关闭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勾红叶,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科技菁英。担任《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等期刊青年编委、《铁道标准设计》编委,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理事、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桥梁委员会委员、桥梁智能检测联盟副理事长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常务理事等。

勾红叶是蒲黔辉院长为负责人的“桥梁智能检测与服役安全科技创新研究团队”核心技术骨干。长期致力于高速铁路桥梁-轨道变形映射与行车安全研究。负责完成了纵向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四川省杰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6项主持成果入选国家铁路局“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京沪、沪杭等多条高铁工程中,取得可观社会经济效益。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青年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茅以升铁道科学技术奖等。

每年主讲本科生专业课《混凝土桥》并指导6-8名本科生毕业设计,担任1届茅以升学院土木班荣誉导师,3届本科班导师。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教学指导工作:近5年,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国创项目1项、SRTP项目12项;主持西南交通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2项。积极指导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土木实验竞赛月,多次进行创新讲座。积极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并取得较好成果:主持教改类项目8项,发表教改论文5篇。积极推进双语课程《Concrete Bridge》建设:2013年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双语教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项,2016年主持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1项。所在团队成功获得首批“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18年度科研育人先进个人、茅以升学院土木班荣誉导师、重点实验室实践项目优秀指导教师、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


  • 教育经历Education Background
  •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桥梁智能检测与服役安全科技创新研究团队

团队介绍:      “百年土木,百年桥梁”。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我国最早并持续开展桥梁工程科研的学科之一,一直是西南交通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是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智能检测与服役安全科技创新研究团队”是以蒲黔辉教授为带头人,勾红叶教授、杨永清教授、赵虎、洪彧等为核心成员的研发团队。团队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硕士研究生70余人,研究力量投入充足。该团队依托“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结构工程试验中心”和“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在桥梁智能检测及养护维修加固、桥梁动力学行为及安全评定、车-轨-桥变形映射及行车安全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团队以“理论研究-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平台研发”为主线,针对桥梁检测环境恶劣、时效性强、荷载环境变化快等特点,自主研发了智能化快速检测及评估平台,可以有效快速评价桥梁服役安全性能;针对桥梁常见病害及损伤,提出了不中断交通桥梁结构快速加固成套技术;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等特点,研发了桥墩防护、边坡防护、柔性棚洞等实用产品,可以有效减少结构损害;针对高速铁路桥梁服役安全,研发了具有工程实用性的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智能化评价系统和高速铁路沿线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分析平台。以上成果已应用于港珠澳长江大桥、苏通长江大桥、鄂东长江大桥、浙江舟山群岛链西堠门大桥、青藏铁路拉萨河大桥、重庆长江二桥、涪陵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三桥、京沪高铁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连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甬江特大桥等国内多座著名桥梁上。近年来,团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20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100余件,出版专著5部,主/参编制国家/行业/地方标准20余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1项、茅以升桥梁青年奖和茅以升铁道科技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