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西南交大15项成果荣获2019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

2019-12-26 19:02:34.387   分类:新闻报导   来源: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阅读量:3062 返回列表

12月23日,中国铁道学会公布了2019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授予“新建30吨轴重重载铁路线桥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等5项成果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授予“电气化铁路组合式同相供电关键技术与应用”等25项成果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复杂多级荷载条件下无砟轨道动态性能演变与维护理论应用”等68项成果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车辆动态监测设备安全运用管控系统”等90项成果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授予杨长卫等 28名同志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铁道环保奖。

我校15项成果获奖,其中主持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铁道环保奖1项;参与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华教授主持完成的“高速列车服役综合安全检测与评估技术及应用”获得科学技术一等奖。科研团队针对高速列车长期服役安全问题,构建了从悬挂参数测定、服役模拟仿真、试验检测到评估管理的高速列车服役综合安全创新研究体系,形成知识产权48件,检索论文80篇。成功应用于高速列车的创新研究与生产实践,完成高速列车车体/构架等部件疲劳试验44项、10324次轮轨关系测试,新型踏面用于复兴号CR400BF在内的200余列动车组,实现上海局370余列高速列车旋转件实时故障预警和安全度评估,取得经济效益逾10亿元。

高速列车结构安全服役可靠性试验技术

高速列车参数退化、故障预警与安全度评估技术

 电气工程学院李群湛教授主持完成的“电气化铁路组合式同相供电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科学技术一等奖。李群湛教授带领团队历经30余年研发,突破了传统牵引供电系统的技术瓶颈,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相供电技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牵引变电所电气量通用变换理论与电能质量综合控制技术、开创了牵引变电所同相供电技术体系、研发了同相供电装置运用技术。相关技术和装备已应用于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市域铁路、普速电气化铁路等交流制轨道交通供电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了牵引供电系统和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

同相供电技术相对传统牵引供电系统的整体提升

同相供电技术原理和应用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郭进教授主持完成的“区间自动闭塞综合监控系统”获得一等奖。科研团队针对普速铁路区间行车安全及维护保障问题,采用逻辑控制、安全通信等新机制替代传统信号电路模式,攻克了区间信号安全监控技术难题,建立了基于铁路信号安全理论的区间自动闭塞综合监控系统方案和技术体系,研制了SIL4安全等级的区间闭塞监控系统成套设备,形成了铁总区间综合监控系统暂行技术条件。项目成果提升了区间信号的安全防护能力、降低了站间电缆施工和运维成本,已在全路18个铁路局800多个车站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4亿多元,对促进我国铁路信号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信号区间安全形式化建模理论与技术

区间自动闭塞综合监控系统方案及技术体系

土木工程学院任娟娟教授主持完成的“复杂多级荷载条件下无砟轨道动态性能演变与维护理论应用”获得二等奖,项目围绕无砟轨道损伤演化机制及养护维修理论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其成果包括:量化了无砟轨道复杂多级荷载特征参数基准指标,提出了无砟轨道水泥基材料动态性能演变试验方法以及搭建了损伤服役状态下轨道动力性能分析平台,建立了复杂多级荷载条件下无砟轨道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提出了无砟轨道养护维修理论应用技术。项目成果已在多条线路上得到应用,获应用单位高度评价,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土木工程学院杨长卫老师获得铁道环保奖。杨长卫老师围绕铁路生态防灾减灾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承担或参与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铁路总公司系统性重大课题、铁路局科研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在高陡边坡加固排水及其坡面防水土流失、铁路沿线地下水流失及其对工程结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图说交大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最新更新

联系方式

  • 通讯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犀安路999号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 邮政编码: 611756
  • 硕士招生: 028-66367136/66367138    博士招生:028-66367130
  • 传  真: 028-6636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