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简介
陈辉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1988.09-1992.07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学习毕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92.09-1995.03 大连交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4.09-2008.06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6.07-2006.08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进行短期语言文化交流
2003.06-2015.05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系主任
2011.05-至今 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加工系博士生导师
现任:西南交通大学青岛研究生院院长,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筹)材料功能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四川省先进焊接与表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重大科研成果: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0余项,省部级、企业委托项目6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
主要获奖:主持项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2017)、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1)(2017),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银奖(2017),首届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创造精品教学成果展特等奖(2018)。
主要荣誉:“轨道交通关键材料与安全评价技术”四川省青年创新团队带头人,“轨道交通关键耐磨与先进技术”四川省创新团队创始人,材料“轨道交通先进材料”成都市顶级团队带头人;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成都市高层次人才等人才称号。
主要社会兼职: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奖、四川省奖等评审专家。中国焊接学会理事/四川地方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专委会学会主任,中国热喷涂协作组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残余应力专委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Materials Express杂志副编委。Surf. & coat. tech.,JTST等期刊论文评阅人。电焊机、表面技术、热喷涂技术杂志编委。
♣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激光增材制造、热喷涂、智能焊接、焊接材料与结构安全可靠性。
学科领域:先进材料—材料加工技术。致力于高速重载铁路关键材料与先进焊接技术攻关,已经取得的主要创新成果如下:1)突破了高速列车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升级再创新;2)形成广域环境高速列车关键焊接接头及零部件服役性能基础数据库、高速列车结构焊接残余应力基础数据库,初步形成了全寿命周期的高速列车焊接结构安全可靠性评价体系;3)实现了高铁大机关键耐磨材料及零部件的国产化升级再创新。
面向未来轨道交通:高速磁悬浮列车、更高速度高速列车、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需求、重大工程,突破其中高性能金属材料与先进焊接科技,致力推进更高可靠更长寿命更环保节能的国家轨道交通事业发展。
♣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类型
专业方向
博士
材料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
02.材料学
博士
材料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
03.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材料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
06.轨道交通质量安全基础
博士
材料
085500
机械
专业型
01.材料学
博士
材料
085500
机械
专业型
02.材料加工工程
博士
材料
085500
机械
专业型
04.轨道交通质量安全基础
硕士
材料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
02.材料学
硕士
材料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
03.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材料
080500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学术型
05.轨道交通质量安全基础
硕士
材料
085600
材料与化工
专业型
03.材料加工工程
硕士
材料
085600
材料与化工
专业型
05.轨道交通质量安全基础
说明:硕士招生专业是由导师本人填写的,可能有部分老师没有设置,但不代表不招收硕士。
♣ 招生要求
诚邀有理想有梦想,立大志成大才的有志学子加盟。
♣ 教学经历
表面工程技术、无损检测,高速铁路焊接技术、材料加工导论。
主要授课包括:
材料成型加工基础(双语),本科生;
材料专业导论,本科生;
激光加工技术,本科生;
先进材料成型加工理论与方法,硕士生;
先进焊接再制造技术,硕士生;
表面工程设计,硕士生
♣ 教学成果
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1)(2017)
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1)(2017)
四川省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JG2018-153)(2018)
第三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创业银奖(2017),指导导师(1)
首届全国高校创新创业创造精品教学成果展特等奖(2018),指导导师(1)
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0)(排名5)
♣ 科研团队
筹建团队并作为带头人:
“轨道交通关键材料与安全评价技术”四川省青年创新团队,
“轨道交通关键耐磨与先进技术”四川省千创新团队创始人,
材料“轨道交通先进材料”成都市顶级团队带头人,
西南交通大学高速列车车体创新团队;
2005-2009,2010-2014,连续两届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团队奖。
团队简介: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中国高铁发展之路,也是高铁焊接技术发展之路。团队围绕高速列车车体先进焊接制造,通过焊接过程机理、基础工艺、质量控制、安全可靠性、样车研制等方面研究,形成了“结构-材料-工艺-服役寿命评价”一体化的焊接生产制造体系,完成了高速列车枕梁、侧墙、转向架构架部件的试制验证,实现了车体激光焊接工业化生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工艺和评价体系。以激光焊和激光-电弧复合焊为代表,取代了不锈钢和铝合金车体关键部件的点焊和弧焊工艺。部分成果已成功应用于 “复兴号”高速列车和海外轨道车辆的生产制造中,为我国高端轨道车辆产品走向海外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未来十年,团队将面向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关键金属材料与先进连接技术,突破引领解决其中的关键科技,用材料科技创新支撑中国轨道交通可持续大发展。
团队共计成员18人,其中国外导师5名,团队研究方向包括“轨道交通车辆先进焊接技术”、“激光先进加工技术”、“广域环境结构材料技术”、“结构材料及部件服役行为及安全评价技术”、“轨道交通表面工程技术”等五个方向,开展轨道交通材料工程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创新、科技成果与产品的孵化及产业化、工程技术的人才培养以及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