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简介
王开云,男,1974年7月出生,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学通报》(工程科学)编委。
一、学习工作经历
(1)1994.9-1998.7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2)1998.9-2000.6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研究中心,获工学硕士学位
(3)2001.9-2013.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工学博士学位
(4)2000.6-2009.10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助教、讲师、副研究员
(5)2009.11-今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6)2013.7-今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
(7)2015.04-2018.08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副主任
(8)2018.09-今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
二、科研方向
(1)轨道车辆动力学及服役安全
(2)重载铁路工程动力学理论与运营安全技术
(3)现代轨道交通列车与线路动态相互作用
(4)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服役性能演变及控制
三、科研经历
(1)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轨道车辆动力学及服役安全,编号:51825504,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轴重重载铁路有砟轨道结构微小缺陷状态下的动力性能演化及其安全控制研究,编号:51478399,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速行车条件下铁路非线性轮轨系统随机振动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编号:51075340,主持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基于车-线耦合的快捷货车轮轨低动力作用设计技术,编号:2017YFB1201302-09,主持
(5)“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轮轨关系的共性基础技术—灾害环境下脱轨机理研究,编号:2009BAG12A01-B02-1,主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向服役安全的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振动控制研究,编号:51735012,参加
(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基础结构性能演变对高速行车安全平稳性的影响及其控制,编号:2013CB036206,参加
(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高速脱轨机理及控制,编号:2007CB714706,参加
(9)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列车与轨道动态相互作用安全设计,编号:2007AA11Z239,参加
(10)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重大科技项目,神华重载铁路货车状态检修成套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多维度状态下铁路货车关键部件动态性能演变及其安全限值研究,编号:SHGF-17-56,主持
四、获科技奖励与荣誉
(1)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名称: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05年度,排名第3
(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列车过桥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安全评估技术及工程应用,2009年度,排名第9
(3)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名称:重载列车与轨道相互作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2019年度,排名第1
(4)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13年
(5)第八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2007年度
(6)第10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铁道科学技术奖),2010年
(7)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14年
(8)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
(9)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8年
(10)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8年
♣ 研究领域
(1)轨道车辆动力学及服役安全
(2)重载铁路工程动力学理论与运营安全技术
(3)现代轨道交通列车与线路动态相互作用
(4)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服役性能演变及控制
♣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类型
专业方向
博士
牵引
080204
车辆工程
学术型
01.车辆设计及理论
博士
牵引
080204
车辆工程
学术型
02.车辆系统动力学
博士
牵引
080204
车辆工程
学术型
04.车辆减振降噪及环境工程
博士
牵引
086100
交通运输
专业型
01.交通载运装备及服役安全
博士
牵引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学术型
02.列车系统动力学
硕士
牵引
080204
车辆工程
学术型
02.车辆系统动力学
硕士
牵引
086100
交通运输
专业型
02.列车系统动力学
硕士
牵引
086100
交通运输
专业型
03.列车与运行环境相互作用
硕士
牵引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学术型
02.列车系统动力学
硕士
牵引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学术型
03.列车与运行环境相互作用
说明:硕士招生专业是由导师本人填写的,可能有部分老师没有设置,但不代表不招收硕士。
♣ 教学经历
研究生课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开课学期:Ⅱ
教学要求及目的:
(1)使学生了解铁路耦合动力学的发展过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原理;
(2)让学生掌握新型快速显式积分方法;
(3)让学生了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及其工程应用价值。
课程教材:翟婉明著,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7
使用专业范围: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科研团队
团队负责人:翟婉明院士
团队成员:蔡成标研究员、王开云研究员、赵春发研究员、高建敏副研究员、宋小林副研究员、陈再刚副研究员
团队简介:本团队是随着中国铁路现代化大发展应运而生的,涉及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铁道工程及桥梁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2004年,本团队首批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2013年入选为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以动力学仿真分析设计与振动测试评估为主要研究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其特色在于将机车车辆与轨道(桥梁)作为一个整体大系统,综合研究高(快)速列车、重载列车、磁悬浮列车动态运行安全性与平稳性及其对基础结构的动力作用影响,进而指导设计与生产实践。
主要研究方向:
(1)高速铁路基础结构服役性能演变及控制
(2)重载铁路工程动力学理论与运营安全技术
(2)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分析与参数优化
(4)现代轨道交通列车与线路动态相互作用
(5)高速(快速)列车过桥安全性与舒适性评价
(6)磁悬浮交通系统动力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