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简介
何正友,教授/博导,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5年)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6年)、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4年)、四川省天府万人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6年)。获得茅以升铁道科技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分别排名第四、第九)、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二)、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二等奖共3项;带领的团队入选四川省创新团队(2012年)、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现为IET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工数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电工行业协会副会长。
科学研究方面,带领的能源互联网研究团队(iTEC)在能源与交通的耦合、交直流互联电网保护与控制、城市电网保护与自愈控制、牵引供电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牵引供电品质与储能技术、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及应用等领域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其中杰青1项、重点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任务1项,其它省部级和企业课题30余项;在Wiley、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教材6部,发表SCI论文70余篇(IEEE 31篇/IET 8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
在教育教学方面,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20余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获“西南交通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排第3、第5)、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排第3、第5)、三等奖1项(排第1)、西南交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第1)、作为班导师带领06级电气2班获得“全国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 研究领域
输(配)电网故障诊断与故障定位;
智能配电网保护、控制及微电网技术;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WAMS)及应用;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关键技术;
现代信号处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
学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专业类型
专业方向
博士
电气
080800
电气工程
学术型
04.电力系统保护与故障诊断
博士
电气
080800
电气工程
学术型
07.交通能源互联网
博士
电气
080800
电气工程
学术型
32.牵引供电系统理论
博士
电气
085800
能源动力
专业型
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博士
电气
085800
能源动力
专业型
06.轨道交通电气化与信息技术
硕士
电气
080800
电气工程
学术型
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硕士
电气
0808Z1
轨道交通电气化与信息技术
学术型
01.交直流牵引供电系统技术
硕士
电气
085800
能源动力
专业型
02.电工新技术与新材料
硕士
特区
085800
能源动力
专业型
00.
说明:硕士招生专业是由导师本人填写的,可能有部分老师没有设置,但不代表不招收硕士。
♣ 招生要求
招生名额
每年招收博士生1-3名,硕士生5-6名。
招生要求
踏实肯干,对电力系统相关领域有一定兴趣,有较强的电力系统相关专业背景知识。
♣ 教学经历
1)研究生课程
1.《小波分析及其应用》
2.《电力系统电磁暂态仿真》
3.《配电网理论及应用》
2)本科生课程
《配电网络自动化》
3)实践教学
1.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
2.指导大学生国家级创新实验计划项目
3.指导大学生SRTP训练计划项目
4.指导大学生个性化实验项目
♣ 科研团队
团队顾问:钱清泉院士
团队带头人:何正友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
团队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5人。团队为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能源互联网研究中心、四川省国际合作基地、智能化牵引供电四川省青年创新团队,同时也是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团队之一。 团队将电力系统理论与信号处理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交叉结合,重点解决电网及牵引供电系统当前热难点问题!经过了15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下研究方向/课题组。
1)输配电网课题组:
①特高压电网保护与控制
②城市电网保护与自愈控制
③新能源并网优化调度与稳定控制
指导老师:何正友,廖凯,杨健维,符玲,蔡亮成,王波
2)牵引供电信息处理课题组:
①牵引供电健康诊断与可靠性分析
②牵引供电接地与杂散电流防护
指导老师:何正友,林圣,冯玎,陈丽华
3)电能质量与节能技术课题组:
①高速铁路电能质量与节能技术
②车网耦合振荡理论及抑制技术
指导老师:何正友,胡海涛,甘亚东
4)无线电能传输课题组:
①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在轨道交通应用
②无线电能传输在电动汽车充电的应用
指导老师:何正友,麦瑞坤,李勇,李砚玲,石章海,周玮